澎湃新闻记者张伟
“当我们讨论人工智能未来价值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多讨论的是边界。”12月16日,小冰公司ceo,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在北京meet2021智能未来大会上公开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同时要节制,“其中最主要的节制是场景化的克制”。
通敌
李笛说,当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的纠缠关系无处不在时,要让人工智能与人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关系。
他认为,作为一项技术的发明者,“在掌握许多不同的技术时,一定要预判、预料到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并试图规避它”。
李笛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场景化克制”。
他介绍,目前小冰已经能够自动生成接近真实人声的语音,甚至掺杂情绪和情感,广泛应用于金融资讯程序等语音场景。但是冰队并没有对个人开放声音字体训练。语音字体是计算机生成的语音,可以通过指定速度和音调等参数进行控制,使输入的文本被读取。
李笛表示,不向个人开放语音字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无法保证技术在相应场景下的安全性。由于经过训练的语音字体过于接近实物,很有可能被误用。“很有可能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拿来(打电话)给这个人的亲人、这个人的父母、朋友。”
“当我们现有的技术不足以进行诈骗时,我们可以发展这些技术。然而,当我们预期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达到或超越了可能导致困局的边界时,我们的团队往往表现得非常谨慎“。
面对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李笛说,最关键的事情是考虑这个越来越强大的ai工具应该提供给谁。“我们希望人类和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能够有非常好的互动,人工智能系统本身也能够变得更加强大。但如果它偏向另一个方向,对任何人都不好“。
责任编辑:李若君
校正:有为